環保吸管救燃眉之急,零塑仍需努力



▲環保吸管材質眾多,圖為玻璃物料(上)和不鏽鋼物料(下)。
照片提供潘瑛瑛  攝

報導潘瑛瑛

在炎熱的天氣,喝手搖杯是最正常不過了,隨著手搖杯的盛行,自然而然地,吸管的使用率也大增。但自從有報導指出塑膠吸管導致海龜死亡,加上政府在最近宣布將於2030年全面禁用塑膠吸管後,使用環保吸管已變成一種新的趨勢。然而,市面上出現各種可重複使用的不鏽鋼吸管、玻璃吸管等,是否真的能夠如其名發揮其環保效益呢?

臺灣每年消耗30億支塑膠吸管,而我們杯中的塑膠吸管對環境帶來了極大的負擔,既不能生物分解,也因體積過小不能回收,最終,它們會變為長留大海的垃圾,並危害海洋生物。因此,在四年前即有業者開發環保吸管取代塑膠,以扭轉現時困局。臺灣環保吸管業者陳怡潔因曾在環保團體工作過,發現沙灘上堆積的塑膠吸管嚴重污染環境,所以在2013年決定和丈夫共同開發環保吸管。他們發現塑膠袋、塑膠盤、塑膠杯都有代替品,但塑膠吸管卻沒有。這樣難以改變大眾的行為,所以他們希望帶出的理念是「任何東西都有其他的選擇」,鼓勵大眾用壽命較長的環保吸管取代一次性的產品,並推廣環保意識。

任何東西在製作的過程都有可能對環境帶來影響,不同材質的環保吸管,污染的程度也不一樣。竹製所帶來的污染最低,可臺灣因天氣潮濕,容易有發霉問題,所以並不適用。因此,他們選擇了玻璃和不銹鋼的材質。但有環團卻質疑其成效,看守臺灣協會的秘書長謝和霖認為很多時候吸管是不需要的,有時候額外的製作可能會為環境帶來更大的負擔。對此,陳怡潔也表示認同,認為在選擇是否購買環保吸管時,需要考慮到個人使用的頻率。「如果能不使用吸管,最好就是不要使用吸管,但如果非要使用吸管,又希望可重複使用吸管,期待在不久的未來可淘汰塑膠製品。」環保吸管的壽命約有40-50年,在保養得宜下,預計可用更久,但拋棄式塑膠卻只有十分鐘的壽命。在使用率高的前提下,環保吸管會發揮更大的效益,但如果民眾沒有考量到自己需求,就去購買一個幾乎不會用到的東西,爾後也未養成隨身攜帶的習慣,則未能觸及環保的真諦。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杜文苓教授也指出了相類的觀念,強調一開始並沒有所謂的吸管,可當這種東西成為日常,應該要有一個替代性方案來提醒使用者。但長久來說,從源頭管制才算是真正落實環保。

除了環保成效受質疑,其安全性也受到不少關注。2016年星巴克接到4宗兒童使用不鏽鋼吸管造成意外傷害的報告,因此大規模召回全球約250萬支不鏽鋼吸管,這些案例讓本來不少有意使用的消費者卻步。陳怡潔指出坊間的質量良莠不齊,提醒消費者要小心選擇產品,因為有些生產商會使用雜質較高的金屬,以降低成本。據了解,國外不鏽鋼吸管都是中國製,價格固然可觀,但品質卻讓人不安。故他們選擇採用日本的鋼材,成本雖然較高,但品質有一定的保證。再加上,吸管內外都經過研磨、拋光處理,管口部分也有R角加工,他們的產品確保即使是小朋友使用也不會受傷。對於坊間的質疑,她認為這就像使用筷子一樣的概念,開始使用的時候需要教導孩子正確使用方式,才可以避免意外。

方便性常常成了人類破壞環境的源頭,許多商家仍然提供塑膠吸管,但幸運的是,如今環保觀念正在翻轉,越來越多人開始正視自身的行為,加入環保的行列。這個漸進過程仍需一些時間,可替代的環保吸管只能救燃眉之急,讓我們可適應減塑,甚至無塑的日子,但只有從源頭減廢,才能真正落實環保觀念。

責任編輯趙萱
臺大學生報社. 技術提供:Blogg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