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輕世代的書寫新浪潮—專訪三位曾出書、皆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作家

報導蘇禹丞

隨著網路和社群網站時代的來臨,愈來愈多年輕的創作者們透過在網路上發表自己的作品而嶄露頭角;近年來,也有許多年輕作家們的作品在市面上曝光,今年國際書展時更舉辦了一場「書寫新浪潮-20歲的書寫勢力」的論壇,向世人宣告屬於青春世代獨特而豐沛的創作能量。這次我們邀請到了三位皆未滿二十歲卻已出書的作家,究竟她們是如何把看似遙遠的出書夢化為可能,她們的創作靈感又是從何而來,對於年輕世代寫作的看法又是如何呢?


出版過程的秘辛
著有《裙長未及膝》(以下簡稱《裙長》),現就讀於臺大外文系的許瞳談到《裙長》的出版過程:「一開始我是為了專題研究而決定寫一本書,找了當時就讀美術班的朋友來協助自己的自費出版,完全沒有想到之後會透過出版社讓《裙長》能和更多的人見面。」後來在專題研究的發表會上,許瞳的作品受到唐捐和李進文兩位作家的青睞,於是她多寫了幾篇稿子,《裙長》也透過聯合文學,以商業出版的形式在各大書局亮相。

許瞳回憶《裙長》出貨當天,印刷廠的車子因為交通管制無法及時送到,害她緊張了好一陣子。
(照片提供/蘇禹丞 攝

「自費出版的過程是很辛苦的,許多事情都要自己來。」許瞳回憶當時自己一刷就印了五百本,稍多的數量讓她需要做足宣傳讓各個班級都可以預購她的書。另外,分別以《迴圈》、《人群中長出馴鹿的角》兩本詩集(以下簡稱《馴鹿》)自費出版的劉子倞和徐汐也提到自費出版需要自己排版、設計封面、找印刷廠等等,而她們作品的產出過程也遭逢不同的難關,「一開始只是想要在高中畢業前做一件瘋狂的事,」徐汐笑著說,「但因為很多事情都沒有經驗,所以也是滿累的。」而劉子倞有設計的相關背景,原本《迴圈》是要當作一份作業繳交,卻意外受到同儕間滿大的迴響。


《迴圈》的封面是由有設計背景的劉子倞親自設計。
(照片提供/劉子倞)

我的出書不是夢?
對於有出書夢想的年輕學子們,許瞳認為其實現在自費出版的難度不高,可以先努力寫,把握這個充滿可能性的年齡階段。但她也提到,出書後雖然可能得到更多機會、認識更多的人,但禍福並行,曾經受到的質疑和批評也讓許瞳有過消沉的時刻;徐汐和劉子倞基本上也抱持相同看法,雖然出書能讓更多人認識自己,但被同學調侃、被他人貼上文青標籤也讓她們感到不太舒服。至於有些為了出書而想要增進自己寫作能力的同學,許瞳則給予建議:「多閱讀相關類型的書籍、涉獵相關知識,或單純從模仿開始都是好的。」但模仿還是要在別人的東西裡頭加進自己的想法,更不要把自己定型。

獨特的書寫風格
許瞳和另一位年輕作家段戎所發起,專屬於年輕世代的《不然呢 BrandNew》文集在近期發表入選名單,閱讀了四、五十份稿子的許瞳發現:「來稿的文章通常篇幅偏短、情緒性的句子較多,甚至還有如臉書上常見的語錄形式,是不是因為社群網路的影響?」她也進一步表示,主題方面普遍侷限在愛情、青春、失去、階段轉換,顯示青少年們的取材還是以自身經歷為主;徐汐則認為現在年輕書寫者的程度差距稍大,且有些作品過度放大自己的獨特性和自主性,以為「只要我喜歡,沒有什麼不可以」;劉子倞的看法和許瞳類似,覺得年輕世代的文章私密性較高,內容也都聚焦在個人經驗。

《馴鹿》這本書雖然內容甜甜的,卻是徐汐她自身痛苦經歷的結晶。
(照片提供/徐汐)

談到她們自己的取材與靈感來源,子倞表示她會從一些負面的經歷萃取創作能量,徐汐則笑著說《馴鹿》的風格偏甜,但作品靈感卻是來自自己不愉快生活所投射的美好想像﹔而許瞳的書寫養分則來自她平常讀的作品、有畫面的物件。另外,隨著年輕作家愈來愈多,一些質疑年輕人的文筆較為不成熟的言論也浮上檯面,關於這點,子倞很明確的表示:「也許我們的作品確實不如已出社會的作家成熟,但我認為屬於某個年紀才能寫出那個年齡層的東西。」徐汐也覺得不同年紀會看重不同的事情,沒有優劣之分,年輕世代就是該要有自己的風格。

最後,對於一些懷抱出書夢的同學們,三位作家都給予一致的建議:「先寫就對了,有寫有機會。」許瞳認為她自己透過出版社出書的機會真的很難得,所以要先蓄積實力,並等待時機。筆者也希望在這股年輕世代崛起的浪潮下,未來能見到更多樣、更具青少年風格的作品問世。

責任編輯趙萱
臺大學生報社. 技術提供:Blogger.